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研發部門各中心介紹

研發部門

跨領域研究中心

人力

經費
(
萬元)

主要經費來源

研究領域

電力電子技術研發中心

3

950

教育部
民間企業

光電、電子、電機、
綠色能源

光機電技術研發中心

5

1500

教育部
民間企業

光電、電子、機械

無線通訊與電磁相容技術研發中心

4

1200

教育部
民間企業

電機、機械、電子、資訊、通訊

智慧型機器人技術研發中心

4

2000

教育部
國科會

機械、電機、電子、材料、運輸工具

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

4

600

國科會

資訊、通訊

建築防災與先進技術研發中心

5

1000

教育部
國科會

材料、工程技術

 

生態與防災工程中心、營建業職業災害防治中心、臺灣彩券及博彩研究中心、自動化及控制中心、奈米工程中心、專利鑑定與軟體認證諮詢中心等共25個跨領域研究中心。

電力電子技術研發中心

n 結合電機、電子、機械、化工等領域的教師及專業知識技能。

n 教育部設置的技術研發中心。

n 本中心下設兩個技術發展領域小組,分別為「綠色能源生活」與「電能科技技術」,內含綠色能源、照 明科技與應用、電能轉換、電動機控制與電力電子IC設計等五個子領域,從事前瞻性與實務性研究,並將與產業界緊密合作,進行技術研發與培養產業界所殷切需求之人才。

光機電技術研發中心

Opto-Mechatronics Technology Center

n 統整「光機」、「機電」、「光電」三技術領域

n 教育部設置的技術研發中心

n 應用光學感測、自動化機構、精密電控驅動定位、智慧型資訊處理技術

n 以光機電元件設計與開發、子系統設計與整合、系統設計與整合技術為軸

n 高效能散熱流場與光學量測技術:
系統整體性流體整流與系統內部各元件或散熱模組的流道設計之研究。

n 微光電模組積體化與構裝技術    
適用於光資訊顯示、光儲存、光通訊以及其他光電系統之複合(hybrid) 積體化與微形構裝技術。

n 精密機電整合與光學檢測技術:  

光學精密檢測技術、自動化精密機械設計技術、自動化精密機械製造技術、精密運動控制技術研究開發


無線電通與電磁相容技術

 n合電機、電子、機械等領域的教師及專業知識技能。 

  n 教育部設置的技術研發中心。

n 應用電磁相容與無線通訊技術,發展相關產品與系統。

n RFID技術應用的領域十分廣泛,悠遊卡、上班的識別證、門禁卡皆應用此項技術。此外,動物晶片的植入、電子收費系統、病人識別及電子病歷、藥品管理系統、物流管理、汽車防盜系統、航空行李貼條等,都與RFID息息相關,RFID已成為繼網際網路和行動通訊兩大技術大潮後的又一次數位新革命。

n 天線分析與設計

分析與設計射頻辨識TagReader天線。

n 電波傳播特性分析

應用電磁數值模擬軟體與發展室內電波傳播模擬程式,來分析RFID系統應用環境之電波傳播特性。

n 量測驗證技術發展與應用

發展測試RFID系統之量測驗證技術,以實測ReaderTag的工作效能與特性

image

image

 

 

智慧型機器人技術研發


本校的機器人研究群,聯合近20位機械、電機、電子、資工、資管、設計等專長背景教授協同進行整合性研究。

n 智慧型機器人實驗室所研發出的DOC-2已具備商業化智慧型機器人的基本雛型。

n 國內研發單位,包括明砦q腦、微星科技、工研院機械技術合作。

n 慧型機器人之研究目標包含載人與運送貨物機器人、人工智慧、和智慧型安全系統等目標。



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

n 我國資通安全產業深處全球競爭結構改變之時,有必要建立自主性資通安全工程應用與管理能量。

n 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研究中心

中研院、台科大、台大共同負責建置( 地點設於台科大 TWISC@NTUST)

n四大研究主題

資料安全(密碼學理論、破密分析、資料保護)

軟硬體安全(系統驗證、IC卡系統安全、嵌入式系統)

網路安全(網路安全協定、無線網路安全、 生物特徵識別、入侵偵測/防火牆)

資通安全管理(資通安全政策、隱私權保護、智財保護)



建築防災與先進技術研發

n 以建築防災及先進建築技術之研發為重點發展目標,配合工程建設之工程結構安全分析技術、耐震工程技術及工程緊急快速搶修技術之研發需求。